近日,威尼斯官网孙从建教授团队在干旱区水循环过程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研究成果分别以“Influences of variability of stable isotopes and composition of moisture sources on precipitation at multiple timescales in the Alpine regions of Central Asia”和“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stable isotopes and moisture sources of two typical landforms in the eastern Loess Plateau, China”为题,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SCI一区TOP,影响因子:10.754)和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期刊(SCI二区,影响因子:5.437)上发表,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022)的资助。
水资源作为干旱区重要的限制性资源,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循环过程对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解析干旱区水循环过程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难点问题。
孙从建教授团队基于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定量刻画了区域水汽来源,分别在中亚高寒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得到重要研究进展。在中亚高寒山区,针对于亚洲水塔的原始补给—降水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探讨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该区域内外循环的比重,以及水汽来源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风对中亚高寒山区的影响较大,西南季风对昆仑山地区水汽输送影响明显。平流水汽在中亚高寒山区中对区域降水的贡献占优势,内部循环水汽对降水的贡献范围为15.44~24.11%,平均值为21.01±3.74%。高海拔地区的内循环水分率较高(>23%),中亚高寒山区的降水水分源组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黄土高原地区,通过解析两种地貌类型区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过程,探讨了不同地貌的水汽来源路径和比重。研究发现:水汽源区在不同的月份有所不同,西风影响了东黄土高原的北部区域的水汽输送过程。相比之下,东黄土高原地区的中部和南部的水汽输送系统较为复杂。来自东南向的水汽输送对研究区夏季的降水过程有重要影响。夏半年,东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渤海、东海以及区域东南部地区。在东黄土高原的两个典型地貌区域的水汽源组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解释区域古气候记录,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对季风边缘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技部)
全文连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2301211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4581823000368